还营养为一线治疗 二维码
707
发表时间:2018-07-18 16:55 今年的3月17日,首都医科大学肿瘤系主任石汉平教授在国家会议中心作客“肠道大会”时做了一番精彩演讲。石汉平教授高呼营养不是支持,更不是辅助,而是治疗,我们应还营养为一线治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老年人的营养与健康 2015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伴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目前全球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2亿老年人口数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各自的总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 实际上是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应对老龄化的直接措施就是延迟退休年龄。人们以一个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定义年龄、健康,甚至会去评估人们在60岁或70岁的时候是否依然具有贡献价值。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肌肉衰减症、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正越来越引起大家的注意。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日益沉重的养老负担、迅速膨胀的医疗卫生消费支出、需求渐增的老年社会服务直接挂钩。因此,老年人营养健康成为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老年人营养健康现况 曾有报道指出,现代人对活的好的标准是“病的晚,活的长,死的快”。老年人身体健康与否的重点不在于和二十几岁的壮青年去比较,而在于可否享受当下生活的快乐,这就可以称为成功的老龄化。 现阶段,大家都了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对健康的危害,而忽略阻碍老年人实现成功老龄化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营养不良。 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86%以上的住院病人和38%的社区老人都有营养不良症状。日本东京老人综合研究所调查显示,平均每3位老人中就有一人营养不良。中国的状况也不容乐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付萍教授曾按照国际通用的营养不良筛查标准,针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福建6个城市65岁以上老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后发现,超过50%的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老年人贫血患病率高达19.6%,其中有近30%的老人患有贫血,而这些都和营养摄入不足相关。 老年人身体情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相应也十分复杂,受到社会经济结构特征(受教育程度、配偶、经济状况、社区服务)、生活习惯(喝酒、参加体育锻炼、参加社会活动)、患病或损伤状况(慢性病)、心理状况(消极情绪)的共同作用,所以需要科学的补充营养,平衡膳食。 老年人营养保健两大误区 面对营养不良,老年人又陷入了“素食”和“乱补”的误区,认为吃素就是养生,保健品吃越多越好。 误区之一“千金难买老来瘦”,一些老年朋友在不了解自身营养情况前提下,由于过分担心身材发福、血脂升高,对荤菜,甚至鸡蛋敬而远之,盲目信奉饮食越清淡越好的原则,把吃素与长寿混为一谈。现今一些专家指出,一味素食对老年人健康并非完全有利,“老来瘦”减掉的如果是脂肪,那当然是好事,可不少人过分忌口,以致营养失衡,减掉的却是肌肉。 今年75岁的王婶,由于诊断出糖尿病和高血脂以后就几乎顿顿吃素。这些年下来,血糖和血脂倒是控制住了,可最近却发现,自己走路很容易摔跤,浑身无力。到医院的老年病科咨询,医生详细询问了摔跤的情形、平时走路的情况,并拿出一个握力器让他使劲握一下。握力器上的结果显示王婶的握力相当低,不到标准的一半。医生分析说,初步看来,王婶容易摔跤的问题与肌肉减少症有关,“当然,要明确这个诊断,还需做更多检查。”但医生建议,王婶回家后应该先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补充营养,同时还要适当做一些锻炼肌肉的运动。 随着年龄的增大,自身能量消耗虽然有所下降,但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求量反而增加。如果单纯吃素,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患其他疾病;病程和病后康复时间延长;肌肉量下降,容易摔倒,且一旦摔倒,骨骼缺乏肌肉保护,易发生骨折,恢复缓慢;肌肉是最大的代谢器官,一旦失去肌肉,蛋白质、糖、脂肪的代谢也会出问题,从而出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误区之二“盲目乱吃保健品”,很多老年朋友觉得年纪大了,应该补补身体了。亲朋好友送,自己花钱买,往往忽视自己是否属于该保健品列举的特定人群,单纯认为保健品吃得越多越好,结果容易造成过量服用,反而导致营养素比例的失衡,甚至损伤身体。当然老年人随着活动能力降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衰退,老人摄取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能力下降,适量吃些营养保健品,可对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在服用这一类营养保健品时,最好去咨询专业的营养师,避免盲目购买既浪费钱又达不到效果。 资料显示,60岁后30%的老年人会陷入肌肉衰减和骨质疏松的困境,这时候不妨适量补充一些优质乳清蛋白及支链氨基酸。 老年营养不良的危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要求老年人的日均食物摄入量为1500克,在实际生活中只有800克左右,那么老年人吃的少了、机体消瘦,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都会随之降低,各种疾病都会接踵而来。即便有一些看起来肥肥胖胖的老年人,腹部脂肪堆积,但四肢却很纤瘦,是典型的“脂肪多,肌肉少”的体形,这是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不平衡的表现,即脂肪吃得多,蛋白质却摄入不足。老年人营养不良最先导致的就是肌肉衰减,表现在状态衰弱不振、生活质量降低。 图1为25岁和63岁的人做的CT,可以看出65岁老人体内脂肪堆积明显高于20岁青年。研究显示人体内肌肉从50岁开始,每年减少1%~2%,到了60岁时已经流失了30%左右。研究表明,肌肉减少30%将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可出现肌肉松弛、皮肤皱褶增多、体重下降、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等症状,其实“人老先老腿”说的就是肌肉衰减。 什么是肌肉衰减?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肌肉衰减综合征 (Sarcopenia),简称少肌症, 是一种随年龄增加,以骨骼肌肌纤维质量下降、肌肉力量减小、肌肉耐力及代谢能力下降、结缔组织和脂肪增多等为主要特征的增龄性退行性病征。简言之,就是随年龄增大,肌肉量和功能下降,人们身体状况也随之改变,正如“骨质疏松症”一样。
少肌症是一种鲜为人知却又非常普遍的老年综合性病征。随着年龄的增加,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五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少肌症。少肌症往往使老年人的活动能力降低,行走、坐立、登高和提重物等日常动作受影响,逐渐“手无缚鸡之力”了。另外一个主要影响是,浑身说不出的疲惫,体力大不如前,得了“衰弱症”、“虚弱症”,紧接着各种疾病就都来了。而功能下降,导致老年人意外摔伤的几率升高40%。有机构统计,50%死于意外的老人,其死因是因为摔倒。少肌症老人患行动不便风险是同龄老人的2~5倍,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如何避免肌肉衰减呢? 肌肉减少发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少吃,这是一个生理状态,受很多因素影响。而目前专家最为推崇还是补充优质蛋白,即必需氨基酸齐全、吸收快速、高效促进肌肉合成。营养专家比较了乳清蛋白、鸡蛋蛋白、酪蛋白、牛奶蛋白、牛肉蛋白、大豆蛋白、花生蛋白、谷蛋白等不同蛋白种类的氨基酸评分(PPCAAS)、生物利用率(BV)、净蛋白合成率(MPV)等数据,可以看出,在氨基酸评分上,乳清蛋白、鸡蛋蛋白、牛奶蛋白、大豆蛋白、牛肉蛋白都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从吸收率看,则乳清蛋白、鸡蛋蛋白最为优越。除此之外,老年人应坚持做一些能活动全身肌肉的运动,帮助减少老年人去脂组织丢失和增强肌肉力量。 在发达国家,是有营养法的,人不舒服了,那里的老百姓不是先去咨询医生,而是先去咨询营养师,按照营养学的理论:缺一种营养就会得一种病,因此,营养师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知道你缺哪一种营养素给你补上就ok了! 大家要知道维持我们生命体征的就是靠我们每一天吃进的各种营养素! 营养与健康息息相关!特别是老年朋友,各器官的衰退,更会影响到营养的吸收。对于慢性疾病营养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石汉平教授呼吁:营养治疗是慢性疾病的终级治疗!
郭慧玲
|